Infinite Jest(中译名《无尽的玩笑》)这本书讲了个什么故事。这个问题使我在看完第一章以后一头雾水。
甚至称它为第一“章”都不是绝对地正确:书里的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是一个日期,因为在那个后现代的时代,每个年份都由一个品牌来赞助。比如在这种赞助纪年法标记下的Year of the Depend Adult Undergarment (YDAU)是故事发生的主要时间线。而在标题为每个日期的章节里,一大段某一场景的文字描述后可能突兀而锋利地立刻对其他事件进行描写,之后又极可能地转回到前一场景。整本书的叙事逻辑留在线性与非线性的交织中勉强努力地按照时间线前进,其中夹杂着怪物一般的插叙倒叙议论,不断地回环与分裂,海一样的文字和意向,每一词语、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段落都闻起来像是迷幻剂带来的幻觉下掩盖的腐败事物。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优秀美国社会叙事体小说。它的流派被文学评论家定义为后现代主义或超现代主义,事实上它的情节确实是在看似本格化的社会描写中,隐藏夹杂着魔幻主义色彩。它是一本特别特别长的作品,我读的是英文版,不算后记里的索引,光是正文就有981页,而算上索引则有1138页。也因此它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因为其中浩如烟海的索引,甚至有的索引本身即可独立成章。
而且得益于作者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社会经验,还有他文学天才般的智商,书中出人意料的类比,复杂的长句,还有某些章节里的大量俚语,使得我的阅读体验非常痛苦。
书的主线剧情其实并不复杂,彼时加拿大和美国已经合并成北美联盟,而一盘名叫《无尽的玩笑》的录像带母带被魁北克(怎么老是你!魁北克人!)分裂组织轮椅刺客(Les Assassins des Fauteuils Rollents )和美国的非集体服务办公室(Office of Unspecified Services)两个敌对方同时追寻。皆因此录像带的惊人功效:看完录像带的人会陷入无尽的享乐中,神经末梢被一直刺激,换句话说就是从此以后“嗨的不行”,什么都做不了。而同此录像带相关的网球学院和戒断机构也陷入了事件当中。但剧情经过大量的分支和回环后,变得极度复杂,而其中又涉及了大量人物,人物本身又带有隐喻,剧情又带着伏笔,看完后还要再借助文学论坛才能发出恍然大悟之声。
虽然它给我三个月的闲暇时间带来了快乐,但这本书本身给我留下的更多的是一种很空的孤独感。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地破碎,他们的生命和生活充满了痛苦,怯懦,极致的享乐,以及其后随之而来的极致的空虚和孤独。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里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生来畸形的Mario除外,他是唯一一个近似天真可笑的人物,代表了书中唯一的善意),每个人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暴力、酒精、药物、阴谋、歇斯底里、堕落——来追求成功并自我毁灭。
而《无尽的玩笑》录像带似乎是作者提出的终极答案。全书从头到尾都没有具体描述录像带里有什么,但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说法我比较认同:录像带里是一位代表死亡的女性形象,在唱着摇篮曲。死亡是所有事物的究极答案,在作者眼中,死亡必定是女性的,而母亲与爱则代表着人类最安全又天真无邪的婴儿时期。那些需要从药物和廉价娱乐中获得的快感,同母亲的摇篮曲相比,不堪一击。
这绝不是一本快乐的书。开玩笑地说,虽然这本书全书都在阐述entertainment,但阅读体验很不entertaining。然而我仍旧会推荐所有人读一读它,有能力的话最好读一读原文版,这样才能体验其中翔实具体又空泛又厚重的文字魅力。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究其一生,想要为自己,为步入千禧年后的美国人做出尽其所能的翔实注解,可他成功了吗?
自我的超然和社会中的虚无结成了一对互斥的锁,而这把锁最终使其走上了令人喟叹的结局:在成书两年后的2008年,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自杀身亡。
但如果他获得再长一点,活到了2023年,目睹当下的美国社会,又会产生怎样的故事呢?流媒体霸占市场,隐隐应和了书中对InterLace的隐喻(观众终于可以选择想要观看的内容,但观众真的有选择的自由吗?),而愈加严重的药物滥用更是席卷了整个社会(某些州对药物的合法化)。但我似乎能隐约猜到,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当下的美国,也并不会快乐。